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走进红色银滩 聆听革命故事
转载
于 2020/07/02 08:39:5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乳山发布
作者:乳山发布
7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乳山滨海新区(银滩)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红色银滩展厅,集中展示了滨海新区抗战时期的红色故事。如今的乳山人可以自豪的说:“北有胶东乳娘,南有红色银滩。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在这里采取实景展示+视频还原相结合方式,打造乳山南部红色教育阵地,建成了与北部胶东乳娘遥相呼应的红色乳山文化载体。 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的银滩,有着110公里的海岸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银滩不仅只有这一面,这里还有“蓝色银滩”养生资源,“古色银滩”遗迹,“绿色银滩”田园综合体,尤其是拥有众多“红色银滩”抗战故事。下面跟随小编的步伐,我们一起去细细聆听《红色银滩》这段沉甸甸的革命故事。 渔民翻身碑记录了沿海渔民抗捐税斗争的历史,当时地主豪绅借势军阀统治之威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出身渔民之家的宋潮文联络当地姜国元等人发起渔民联合会组织农渔民进行反抗,二人被推选为会长、副会长。 帽山聚会解散了民团缴获了枪支使得农渔民结成一体力量,宋潮文后来投身抗日革命活动成为渔民抗日救国会会长。副会长姜国元也是位抗日传奇人物,他曾在一天之内数次化险为夷。当时日军有个口号:“捉住姜国元,能顶八路一个团!”可见,姜国元的智慧和胆识有多强。 1932年12月,于俭斋在老鸦庄建立中共牟平特支(又称老鸦庄特支)并任书记,刘经三、侯岳西、于俭业任委员。至年底,牟平南乡有共产党员50余名,为革命事业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933年2月,张静源与刘经三等在嶞崮山霄龙寺建立了胶东特委首个秘密联络站。作为党的秘密联络机关,随着工作的全面开展,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刘经三打起了自家主意,用麻袋“绑票”父亲,并在院子留下一封信,要求家人在第二天凑足300大洋,不明真相的家人只好照办不误。 刘经三为了革命“绑架”父亲要钱的故事,从为人孝道上看是“大逆不道”,但从革命事业来说却是“雪中送碳”,使得霄龙寺秘密联络站坚持了下来。 瑞泉中学是乳山境内最早的中学,在民间享有“胶东黄埔军校”的美誉。它的前身是瑞泉院小学,由徐家镇开明绅士徐宗尧捐款1万元与他人合作创办。 后来,随着革命形势需要,徐宗尧又萌生了兴建中学的想法。为募集建校资金,他奔走于亲朋好友之间,游说于全国各地老乡,终于在1925年建成了瑞泉中学,自己亲任校董事长并登台授课。后来,刘经三同志继任校董事长。学校主要进行革命思想宣传、印发党的材料等,也培养了像东海区著名指挥员蔡雍泉等一批革命骨干。 瑞泉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倡导下,在“学生自治会”的组织下,新旧思想进行了激烈交锋,引发了学生罢课抗议求真理的闹学潮。 1940年初,当时正值日军扫荡时期,国民党三区区长王济占听到消息后,迅速解散了队伍,枪支弹药交给了他的儿子王厚塾和指导员陶景斋藏了起来。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费尽心机,把枪支和枪栓分开藏在了不同的地方。在起义领导者孙传祝、侯岳西等人的威慑下二人很快交代出了实情。 此次缴枪行动大快人心,共缴获弃枪52支,同时还找出了近千发子弹、近百枚手榴弹和几十把劈刀,为即将开展的武装起义提供了武器保障。 乳山籍当代作家冯德英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三花”,其中《苦菜花》的人物原型于得水将军,是我们胶东的民族英雄。 他先后负过7次伤,秘密养伤多处。抗战胜利前夕曾经在海阳所“典爷”家养过伤,许世友将军来此探望并议事逗留了3天。所以直到现在,最让海阳所赵家庄村人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就是“于得水将军在典爷家养过伤,许世友将军在典爷家住过宿”。于得水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源于这些帮助过他的革命群众,他曾感慨道:“自己的命是群众给的,是群众保护了我,我这条‘鱼’,什么时候也不能离开‘水’。”随即改名于得水。 1936年,在第四届特委的领导下,党的发展和活动出现了新的转机,胶东红军游击队信心百倍开展新斗争。当得知特委同志经常一天的生活费还不到一两毛钱,于得水提出了攻打国民党垒子盐务局的想法。这次奇袭行动连锅端了盐务局,缴获了大量武器和银元,游击队连夜将缴获的武器掩藏在徐家老鸦庄村。由于敌人告密以及现场发现的斗笠,于汉业、于守湖等老鸦庄五壮士英勇就义。 胶东公学即现在的鲁东大学,由胶东特委仿照陕北公学的模式创办,在当时被公认为“胶东最高学府”。 1943年,胶东公学迁移到白沙滩宫家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稳定教学工作,全校师生达到600多人,是胶东公学最盛时期。胶东公学几经迁址和改名,但师生们始终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当地群众建立了亲如一家的鱼水关系。而且学校还有一项规定,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做半个小时的民运工作,主要是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和各项政策等。开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因此胶东公学师生成为驻地群众的贴心人和好参谋,群众遇到什么困难都来找他们商量。 曾经有一户地主家的童养媳不堪折磨,在胶东公学师生帮助下毅然参加了革命,后来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 1941年秋,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在荣成大岳家筹建胶东医院,1942年6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1947年秋,经附属所政委原野安排,警卫员于浩把东海军分区卫生处附属所三四十名伤员领到乳山县家乡。分散驻扎在王家口、焉家、小陶家、宫家等村,邵家村也有进驻,后攻打海阳受伤的战士也转移到王家口治疗。冬季迁移至文登县铺集村。乳山县地方医院除留3人担负地方的医疗任务外,其他人员并入附属所,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红色基因需要传承,红色文化需要弘扬。乳山市滨海新区(银滩)管委会充分利用来自五湖四海流动党员的优势,筛选一批政治素养高、政治站位高的党员参与红色银滩故事讲解中,杨振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根据乳山抗战故事编写的长篇小说《龙脉》《龙种》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了尘封记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