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基层丨乳山这个小镇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
转载
163k.com于 2019/11/13 10:45: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乳山发布
作者:乳山发布
13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乡村振兴的宏图大业,在下初镇蓬勃兴起,如阳光照耀,像雨露覆盖。各具特色的农田果园,硬化绿化的村间道路,整洁靓丽的农家小院……当下,走在乳山市下初镇,处处都是村靓路畅、人旺业兴的丰收景象。
“烟薯25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烤制后香甜软糯,做地瓜干也相当受欢迎,很受烤薯店和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探索种植新型地瓜品种,由点带面加快全镇经济作物更新换代,下初镇依托独特区位和丰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种殖,培植了通水灌蔬菜和蚕桑基地、留驾园黑毛猪养殖和木本金银花基地、长岭有机茶基地、高岭毛竹基地和佛子岭优质稻米基地,通过深挖特色农业资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业品牌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特色农业发展,下初镇还引导农村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支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性服务,带动农民建设水肥一体化蔬菜大棚、特色农产品大棚,标准化富硒苹果基地、富硒桃基地、富硒小麦基地、富硒地瓜基地等,促使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实现从传统农业向高端农业发展。
同时,通过推行农产品的统一加工、仓储、销售等,大力推进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培育和打造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富硒面粉、富硒粉条等一系列优秀农产品品牌,加快推动镇域农业发展质量变革,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该镇每年还持续在惠农政策引导、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加强“鲁担·惠农贷”助农惠农政策的宣传,积极配合做好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信贷申请150万元,已发放贷款50万。今年,完成下初村180亩、下草埠北山300亩、辛庄村100亩以及段家村50亩的道路沿线绿化提升工作。配合上级做好水利设施管理房统计,平塘、大口井等水利设施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乳山市下初镇簸箕掌村花卉基地,10000株2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将簸箕掌村的农田妆扮成花海。“今年种植月季10亩,榆叶梅20亩,明年规划种植200亩花卉基地,主要发展欧月、紫薇、榆叶梅等观赏花。”簸箕掌村书记刘子海说,在当地园林绿化中,月季是比较受欢迎的常见花卉。但是,目前本地并没有较大规模的月季花卉基地,大多数月季花苗主要从江苏等地采购,运输距离长、损耗大,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一块市场缺口急需填补。“日常栽种、浇水、打药、修剪等田间工作,可以用工50元到60人,每人每天大约可以收入60元到100元工资不等。以前不少妇女劳动力没地方打工,如今在家门口也可以赚一份收入。”带领妇女在田间修剪月季花苗的簸箕掌村妇女主任宋淑彦说。
近年来,下初镇以“一轴三片区三中心”格局,带动乡村农业向立体化、纵深化发展。一轴为动态发展轴——农耕大道,从园区南侧G309国道入口处专用道路起到北侧朝阳山水库,由南至北纵贯整个园区,由轴线向两侧辐射发展,有效串联起西部休闲度假片区、东部休闲农业片区、南部农业生产片区等三大片区,打造簸箕掌村民俗体验度假中心、上初村农耕产品深加工中心、黄格庄村休闲接待集散中心等是三个定位不同的乡村产业中心。
近日,走进乳山市下初村日照庄村的“乡村车间”,5名村里妇女在纺织倒线机前忙碌着,一捆捆纱线在机制转轮上飞速旋转,10分钟后一卷整齐的成品纱线轴顺利完成,被放入完成区,等待运往市区的服装加工企业。“一台机器6个机头,按照纱线粗细不同,每人大概可以控制3到6个机头。工资是按照计件算,一名妇女一天大约能赚80元到100元,单人月平均工资在2000到2500元左右。”日照庄村书记徐永开说,妇女在本村务工,既能赚一份收入,也不耽误照看家庭,一举两得。 考虑到村里妇女劳力年龄较大,不适应外出进厂打工,日照庄村集体外出考察联系了当地几家纺织企业,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屋,投入1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建立起“乡村车间”,组织村里妇女从事纺线作业,让她们足不出村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收。目前,该村乡村车间已经招收了5名村里妇女务工。下一步,村里还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领更多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同时也增加村集体收入。
盘活乡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下初镇紧紧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积极引导各村利用闲置房屋,引导缺资金和技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妇女在“乡村车间”就业,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同步增收。 近期,下初镇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在下初社区拉开帷幕,演出吸引了600余名观众观看演出。
本次活动促进了新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展示和交流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参演的节目都是由村民自编自演,展现了下初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今年以来,下初镇根据本镇的工作实际,组织新时代宣讲团成员进行理论宣讲教育活动,使理论大众化宣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宣讲活动共计41次,让群众学理论、懂政策、做明白人,强化村级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牢牢把握思想建设高地。
培养了大批文化娱乐骨干,在妇女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群众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利用黄山寺寺庙的景点和胶东农民暴动司令部旧址,建起了历史文化展室和民俗文化展室,对外开放,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同时,利用文艺汇演、“一年一村五场戏”等平台载体,发动各村文艺爱好者开展经常性文体活动100余场,将民俗文化、诚信文化、礼让文化送到群众中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乳山大地落地生根,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下初镇三甲村山清水秀,正大力发展梅花鹿养殖项目,现有成鹿77只、幼鹿13只,共计90只。同时,积极探索鹿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项目收益,对鹿产品进行深加工,利用淘汰的公鹿和每年收获的鹿产品,生产鹿茸血酒、鹿茸片及其他鹿制品,提高收益。
梅花鹿养殖基地主要经营的鹿茸、鹿血酒、鹿角帽等特色产品。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三甲村的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咽喉肿痛等。
下初镇古初村以沙质土壤为主,孕育的苹果格外香甜,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加上较大的昼夜温差,真正做到了生态环保、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下初镇下洼村通过比对各类种植作物,认为草莓大棚项目布局科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施措施得当,是增产增收的好路子。随着设施农业和互联网+的兴起,草莓生产由原来的露地栽培发展为塑料大棚栽培。自2016年起,下洼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两级规划局帮扶资金51万余元,先后建设扁钢结构草莓果蔬大棚15个,当年即首获收益12000元。
下初镇西马台石村蓝莓基地,占地1200亩,典型海洋气候,合适的土质酸性度,绝无农药喷洒、自然生长的绿色种植理念,造就了高品质的果实,颗颗饱满,果香馥郁、酸甜爽口。
塂南头村的桑葚坚持采用生态养殖,不加喷农药,靠湖水、禽畜粪便施肥。
近年来,下初镇不断促进产业融合,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乡村”为目标,下初镇积极培育特色农业,融合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全面发力,使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产业高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镇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