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一直以来,乳山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让食品安全工作迅速由点及面地推广开来。
在食品生产环节,乳山出台了《乳山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坚持企业建立、部门指导、分类实施、统筹协调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全覆盖、多形式、标准化”为目标的生产加工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食品安全信息,实现食品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责任可追究。在食品经营环节,全面推广“一票通”,通过入市登记、质量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退市等措施,规范经营行为,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追溯管理。
(为企业安装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牌)
为推动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乳山还启动了“食品工厂规范化”建设,指导鲁菱果汁、福喜(威海)公司、鲁酱酒业、台依湖葡萄酒业4家公司打造“样板企业”。监督指导食品生产企业根据风险防控模板,结合食品品种、使用原料、工艺特点、关键控制点以及生产条件进行自查,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法规宣传、培训和引导,分步推动落实。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积极引导其尽早实施规范化建设;对基础差、内在动力不足的企业,引导其尽快行动;对长期达不到要求的,实施严格监管和严格执法,严肃退出机制。同时,加快经验复制和标杆打造,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起示范引领作用。
(抽查食品企业)
目前,乳山的省级、威海市级示范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华隆食品、福喜食品等7家企业成为“食安山东”省级示范企业,贸易城市场成为省级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市场,胜利街、商业街成为省级餐饮示范街,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累计达到66家,威海市“明厨亮灶”示范店30家。
常态化的日常监管、高频次的抽检抽查、针对性强的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管频频“亮剑”,通过严管与打击相融合,保持对食品安全的高压监管。
(对辖区月饼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乳山大力引导鼓励企业开展HACCP和ISO22000体系认证,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分级分类监管和“黑名单”管理办法,对全市3108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等级评定,确定了风险等级、监管频次和检查项目,实现了“一户一档”。将食品“三小”业户纳入监管范围,建立监管信用档案,推行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场所清洁、操作规范“六项标准”。
(抽查餐饮企业)
食品小作坊方面,坚持“引导、扶持、监管和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采取“全面覆盖、分类处置、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措施,规范小作坊生产行为,使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小餐饮方面,深入摸清小餐饮现状,合理分类,实施网格化、规范化、痕迹化监管,全面推进量化分级和等级公示,通过整治和规范,实现小餐饮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小摊贩方面,出台《食品摊点备案工作实施方案》,由镇区政府负责食品摊点备案工作,统一发放备案证。
(抽查餐饮企业)
同时,按照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的工作思路,乳山积极组织开展“守护舌尖安全”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食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环节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抽检和整治。在执法检查、投诉举报、来信来访中,捕捉案件线索,严惩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每月召开案件调度会、研讨会,严查大案要案,落实案件查办责任,强化案件督办考核,截至到今年7月份,共办理各类食品案件106起。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培训)
此外,乳山还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时发布行政处罚、监督抽检、工作动态、消费预警、科普知识等信息;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等“五进”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每年组织面向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人民群众的宣传培训不少于20场次;印制《关于加强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明白纸》30000份,及时发放到辖区食品经营单位;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调动协管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共治监督的积极性。通过全面开展信息公开、宣传培训,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食品安全宣传格局,提高了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为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乳山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动监管模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准转变,全力构建“大数据+”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筑牢全市食品安全网。
(食品安全进校园)
食安教材助力校园安全。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提高青少年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乳山实施了全省首例“食安教材进课堂”项目,组织编写的《食品安全伴我行》校本教材已面向全市22所中小学校课堂及公共阅览室发放15000册,将食品安全纳入课堂教学,通过主题教育、家长共读等形式,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食安乳山”APP首页)
手机APP推进“阳光厨房”。投入70万元开发“食安乳山”手机APP,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第一期建设任务覆盖大中型餐饮单位45家、学校(含幼儿园)食堂31家、养老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食堂7家,其中农村地区入网24家。消费者、餐饮从业者、食品安全监管者均可通过手机下载,随时随地查看入网餐饮单位厨房的生产加工过程、环境卫生状况等,整个餐饮产出链条实现了全方位视频监控和有效监管。深入推进“明厨亮灶”“清洁厨房”“六常法管理”,量化分级A级餐饮单位已全部实施“明厨亮灶”,中小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实施“清洁厨房”率达到100%。
模式创新助推协管有力。为进一步提高协管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专业性,我市创新协管员设置管理模式,改变一直以来在每个村(居)设置协管员的方式,根据各镇区辖区面积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模,按照1—2个社区、4—6个村设置一名协管员的原则,为各镇区合理分配设置名额,严格选拔,全市协管员由626名缩减为130名,切实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实在管用的协管员考核机制,完善出台协管员考核方案,探索实行绩效考核方式,强化协管员管理责任;签订责任状,每月对协管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建立台账,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在不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提高补贴待遇,积极为协管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统一发放工作证,切实提高协管员工作保障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