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乳娘”精神永流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感动天地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乳娘”精神永流传

转载 徐老三2019/06/03 09:05: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乳山发布 作者:乳山发布 315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乳山市崖子镇姜家村,“乳娘”王奎敏家的房子今年刚翻新过,红瓦石墙,阳光下显得温暖别致。


  “双拥办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我,现在的生活挺好。最近总梦见政文,想他啊……”92岁的王奎敏今年开始健忘,但关于政文的记忆依然清晰。


  1946年,家人给她抱回一名两个月大的革命后代,他就是政文。“当时接过孩子,脸瘦瘦小小的,脖子向后斜,身体很差。我看着他,就想起自己的孩子,怎样都要把他养大。”她说。


  那一年,王奎敏把对自己孩子的爱全部倾注到政文身上,抱着政文走七八里路看病;为了给他买药,甚至把家里的口粮拿去换钱。坚持很久,终于把孩子从死神手中夺回。


  后来,政文被家人接走,再没回来过。而王奎敏也有了自己的“政文”。“政文被接走的时候,虎头虎脑的。后来我自己有了儿子,孩子他爸说,也起名叫政文吧,有福气。”她回忆道。


  如今,王奎敏家老旧的瓦房翻新重建,自己的“政文”也长大成人。一家人住上了新屋,村里不时送些慰问品,生活渐好。“现在,我妈的身体还算不错,苦日子熬出头了。”70多岁的“政文”感慨。


王奎敏讲述哺育政文的经历


  现住崖子镇申家村的“乳娘”陈淑明同样过上了好日子。瓷面的墙壁、乳白色木门……正如门口的对联,“年年如意全家福,岁岁平安满堂春”,生活有了起色,日子有了奔头。


  1950年,25岁的陈淑明从妇女主任手中接下解放军后代国军时,还要哺育自己的二儿子。彼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让陈淑明犯难。


  “为了好好哺育国军,我给自己的儿子断了奶,把他送到妈妈家抚养,我就专心哺育小国军。”陈淑明说着,声音有些哽咽,“在当时,芋头已经是家里很好的饭了,每次煮好芋头,大儿子会主动跟国军说,你吃瓤,我吃皮儿。就这样,国军在我们家过了3年。3年后,被他家里人接走了……”


  陈淑明不止哺育了一个乳儿。1956年,她的女儿出生后不久,儿时伙伴找到她,恳求陈淑明替她哺育其女雪梅。


  “当时伙伴和丈夫都在内蒙古当兵,他们是在为国家作贡献,我得给他们哺育孩子,支持他们。”陈淑明说。为更好地哺育雪梅,她再一次“狠心”给女儿断了奶。这一次的哺育,又是3年。


  如今,在北京居住的雪梅常常回乳山看望陈淑明。“前几年雪梅接我到北京,我们去看了天安门。今年五一的时候,雪梅又回来看我呢。”说起这事,陈淑明指着和雪梅的合照,脸上笑意温柔。


  “老人为国家奉献了大半生,理应得到回报。”乳山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还打算给陈淑明家装上空调,让老人夏天过得更舒服些。


陈淑明指着乳儿宫雪梅的照片


  红色脉搏不止在乳娘家中跳动。位于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每天会迎接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宣教科科员杨静说,育儿所忙的时候,她每天要接待八九个参观团。


  “我是2016年来到这里的,那时这儿刚刚对外开放,我的工作就是为游客讲解。”她介绍,育儿所由4个展室组成,以文物陈列、照片展示、影像播放、展室复原等方式,展现胶东育儿所历史。大多参观的游客有一个共同点——在育儿所走完一圈,眼眶总是湿润的。


  “一个是我们自己比较了解乳娘故事,讲解比较动情,再者,是乳娘精神确实感人。拿我们来说,这儿交通其实不大方便,但我和同事来了之后,没有一个主动离开的,我也会一直在这工作。”杨静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2年至1955年,胶东育儿所共有300多位乳娘和保育员,期间,共抚养革命后代1223名,无一伤亡。“乳娘对胶东革命的帮助不可磨灭,我市双拥力度只会更大,把胶东老区人民和乳娘的精神传扬下去。”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态度坚定。


  在崖子镇这片红色土地上,王奎敏身体健朗,雪梅经常“探亲”,育儿所人流不断……乳山市连续蝉联七届“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乳娘在幸福的晚年中老去,一股大爱精神,在崖子镇、胶东乃至更远处盎然绽放。


来源:《威海日报》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