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乳山故事】千年古村繁华依旧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万象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乳山故事】千年古村繁华依旧

转载 徐老三2019/05/29 11:25:3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乳山发布 作者:乳山发布 31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有这样一个地方

位于乳山寨镇西北方向

紧挨208省道

是2014年山东省首批传统文化村落之一

也是我市第一个荣膺省级传统文化村落的村庄


这里

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一个村落

还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它就是

南司马庄村

厢房的屋檐也是精致的琉璃瓦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循着缕缕清风古韵,探幽建于数百年前的于相宸故居,感受不断嬗变中的乡村文明气息。


还没走进村口,记者就看到一排排草莓大棚,在返青不久的麦苗映衬下,相当惹人注目。据了解,南司马庄村常住人口350户,草莓大棚就有100余个。村头就是乳山市草莓电子商务服务部,几位农户和收购商正在忙碌着往货车上装运成箱的草莓,只见一粒粒草莓个大饱满、鲜艳欲滴,惹人垂涎。走进服务部,冲着门口的墙边堆着一摞摞装好的草莓箱映入眼帘,等着收购商随时上门取货。服务部负责人于哲超不过三十出头,据他介绍,当日早晨七点开始,草莓已经往烟台、牟平和威海运走了三趟,足足有两千多斤,下午还有千余斤草莓等待收购。今年是于哲超经营草莓电子商务服务部的第五个年头,从年前大棚草莓上市到现在,每天都有三四千斤草莓在这里集散,并最终运往市内外的各大商超、集市。附近十里八村就他这一家草莓电子商务服务部,每当接到收购商的订单,于哲超马上就和村里的草莓种植户联系,采摘、称重、装箱、搬运一条龙下来,种植户足不出户就完成了草莓销售,相比赶集摆摊零售,他们不仅省时省力,还保证了销售收入。谈到五年前开始运营服务部的初衷,于哲超憨厚地笑了笑:“我家里也有大棚,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草莓就担心销路,我就寻思着能不能通过联系收购商进行组团式销售,不仅能帮助解决种植户的草莓销路,我自己还能赚个服务费用,实现双赢。”


屋檐下雕刻着精致的瓦当


告别于哲超,我们一路向村人打听着来到健身广场。几位村民正带着孩子在娱乐健身,沐浴暖阳春风里,好不惬意。广场东南角是一棵“怀抱子”造型的古银杏树。据《威海古树名木》记载,南司马庄银杏树母树树龄400年,子树树龄250年。高26米的银杏树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离地面约2.8米处的主干向东西各水平长出一侧枝,一棵子银杏树是从老银杏树的基部生长出来。老树如同伸出两只胳膊要搂抱子树一样,村民称之为“怀抱子”。银杏叶鲜翠欲滴,斑驳的光影洒在叶面上,就像文人在自己的扇面上泼墨写意。“这银杏树可是俺村的标志。俺村曾有个生活在北京的老人,只要问一下村中年轻人的家住在老银杏树的什么位置,他就知道这人是谁家的后代了。”一位村民说道。


院墙外的排污口是整个宅院的排水系统


南司马庄村民的住房依山势而建,70%的都是百年以上的传统老房。老房胶东传统民居特色浓郁,多是以平整巨大的石头为地基、墙体是大块青砖、屋顶是大块青瓦、屋檐下雕刻着精致瓦当。从健身广场北侧的街道一路往西,就来到了高大威严、气势宏伟的于氏祠堂。黑、高、厚的木大门十分气派,门口立着两根半米高的石柱,顶端雕刻着精美又别致的花样。跨过高高的门槛,推门而入,高大的照壁让人惊叹不已。照壁上雕刻着松鹤延年,顶部是门楼状,一砖一瓦紧密嵌合,几何形纹、动物纹、植物纹、文字纹等形态各异的花纹雕刻其上,真像一块块精致的艺术品。向左拐进院中,一座红窗棂、青瓦顶的大房子出现在眼前,乍一看竟给人高大寺庙的错觉,这曾是于相宸家房屋的正厅。仔细查看,房屋梁柱之间全部是框架式的卯榫结构,18个红色的木柱和巧夺天工的横梁支撑起房子,几扇雕花的木窗也采用卯榫结构,整栋房子没有用一颗铁钉。最令人称奇的是正门上那朱色的门楣,由上千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柱拼成长方形如蛛网般的几何图形,美观大方、精巧别致。


于氏祠堂

门口立着的石柱,顶端雕刻着精美别致的图案


据村党支部书记于文涛介绍,现存的房屋仅是于相宸家族的正厅,当初的房屋规模宏伟程度难以想象。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村中大户人家的房屋被周围八九个村子的村民分完了,只有于相宸家族的房屋分到了南司马庄村民手中,并被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如今老院中还有两棵高大的青松,东墙侧门处还有一丛翠竹,在风中窸窸窣窣,仿佛在诉说着这处老宅子曾经发生的故事。据《乳山图志》记载,南司马庄世代书香,曾出现过好几户大户人家,他们在村中修建了许多高大住房。如今村中只剩一处于相宸故居。据于氏家谱记载,于相宸是司马庄于氏第二十二代,仲保公第十七代孙,清同治贡生,曾任曹州府教授。于相宸家族鼎盛时期拥有家丁二十多人,房屋三百多间。战争年代,于相宸后人出逃避难,而其故宅在上世纪50年代后也多被改用或拆毁。如今残存的于氏故第共7排,每排5间,南北长110米,东西宽20米,前三排现为村委使用,后四排现为村民住宅。保存还算完好的正厅和南道厅现为村委的办公场所。74岁的于德胜已经在于氏故居的一座老房子里住了四十多年,他告诉记者是土地改革前后村里分给他们家的,房子宽敞明亮且冬暖夏凉,让村里人羡慕不已。遇到过来探访的游人,于德胜也很乐意打开家门让人参观。



门房

迎门高大的照壁,据了解工匠物料全部从南方引进,造型严谨优雅


“一进门地上这块石头叫品级石,一般上面都放着蒲团,用来给比主人官阶低的官员磕头行礼用的。”“最高处的窗棱你看出来没有,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景象,一个套一个的方框由近到远是不是特别有意思?”“院子大门只有朝中来人或者逢年过节才开放,平时于家人都走东便门。”……70岁的村民于德江说起于相宸故居,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原来他的父亲曾是村里的主管会计,于1974年编撰《于氏族谱》,并抄写了几份分别传给后人。南司马庄村西头小河边有几块石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大都被毁坏了,仅存的四块被铺路当桥面了。三块面朝上的石碑依稀还能看出字样,上面分别写着“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十一月穀旦立”“光绪岁次丙午四月廪膳生崔铭初顿首拜撰并书”“光绪九年十一月岁进士族叔翁龙辅撰”。河下桥墩所用的石块也刻有精美的花纹,行走其上,脚下的潺潺流水似在诉说村中辉煌的过去。


房屋梁柱之间全部是框架式的卯榫结构,18个红色的木柱和巧夺天工的横梁支撑起房子


“俺村曾经还有文成阁、贞节牌坊这些老建筑,但后来都被拆毁了。”据于德江介绍,文成阁在村东南角,是个高约6米的小楼,上面雕刻着文曲星点状元,上世纪40年代末拆了。于李氏贞节牌坊是乾隆五年御赐,十三年建成。贞节牌坊有一丈多高,顶上有两层,在1957年前后被拆,如今只剩下刻有圣旨的石碑存于村委大院。“作为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对这处文化遗产修缮和保护的力度还不够,希望上级部门多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将这幢建筑及其背后的文化好好传承下去。”村党支部书记于文涛表示。”



来源:《乳山时讯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