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这些词都是你对美丽乳山的描绘吗?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这方我们引以为傲的土地
在漫长的时光中经历了什么?
留下了什么?
从今天开始,推出“古蕴乳山”系列报道,让我们探寻历史的足迹,一起去感知~
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存在着“乳山是古文化落后的退滩之地”的说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说法被彻底推翻。考古发现,早在6300年以前,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他们在此耕织渔猎、繁衍生息,为乳山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乳山先后发现史前时期遗址33处,大致可分四个文化时期,即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在市文物管理所,保存了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窥探那个时期的先民足迹。
石磨盘
北辛文化是黄河下游一种原始**较早期的文化遗址,其后发展为大汶口文化。乳山境内发现北辛文化晚期及大汶口时期的文化遗址15处,以翁家埠、西泓赵家、北斜山、小疃、西庄等遗址为代表,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其中的一套石磨盘,造型独特优美,完好如初,十分难得。
乳山境内发现北辛文化晚期及大汶口时期的陶器有鼎、罐、碗、鬶(guī)、钵、支座、纺轮等。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锛(bēn)、石锤、石球等。通过这些出土的器物,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候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陶支座
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除陶、石器外,有较多兽骨、猪骨和鱼骨发现,并且多数遗址有大量贝壳堆积。这类遗址以沿海浅海湾和河流、海口附近的台地上最为多见,比较典型的是翁家埠遗址。
从出土遗物分析,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采集、渔猎经济在人们生活中占比重较大,但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已初见端倪。
陶鼎
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陶制工艺取得大幅进步。龙山文化遗址在乳山境内已发现8处,以小管村、潘家庄、北地口、陈家屯等遗址为代表,出土的陶器有盆形鼎、罐、杯、鬹(guī )、盘、甗(yǎn)、碗、钵、纺轮等。
陶甗
乳山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上限年代距今约4500年,下限约距今4000年。此时,贝类堆积物明显见少,遗址的分布位置在内陆增多,一般位于河流两旁土地较肥沃的平坦台地上。这些迹象表明,当时人们的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制陶业有了迅猛的发展,采集和渔猎经济已处于次要地位。
陶鬲
晚于龙山文化的是岳石文化,乳山到目前已发现岳石文化遗址10处。较重要的遗址有:横山后、小管村、垒冢前等。据考,这类遗址晚于龙山文化,在历史纪年上当属夏代向商代过渡时期的文化遗存,距今在4000~350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文化,从制陶工艺上看,似乎较龙山时期落后,但器型风格典雅、古朴,与龙山文化时期相比,实用性大型器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说明了农业经济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比较典型的是小管村遗址出土的甗足。
你知道吗?
史学界一致认为,岳石文化是古代东夷部落民族的文化遗迹,是胶东半岛地区土著居民的传统文化遗存。自新石器时期到商周时期,乳山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乳山一地的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几乎是同步发展的,这里的先民属东夷民族,这里的文化面貌独具特色。